学生案例

Student Cases

上海某国际高中12年级学生

兴趣方向:考古和历史

参与课程:16周的中国考古学课程和16周的中国艺术史课程

课堂表现:认真听课,积极与导师互动,认真完成作业

实践活动:前往广富林文化遗址参观/青龙镇考古所实践/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主题展览策划/在导师带领下参观古埃及展

实习经历:上海历史博物馆城市史研究部实习/犹太人博物馆实习
课程收获:凭借出色的表现受到导师一致好评,收获教授的推荐信

申请结果:英国伦敦大学学院(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)和英国爱丁堡大学(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)offer各一枚

景历文化

上海某国际高中12年级学生

参与课程:16周的中国考古学课程和16周的中国艺术史课程

课堂表现:认真听课,积极与导师互动,认真完成作业

实践活动:前往广富林文化遗址参观/青龙镇考古所实践/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主题展览策划

课程收获:凭借优秀的表现受到导师好评

申请结果:共收获美国五所大学offer,最终被美国华盛顿大学(2022年U.S.News世界大学排名前10)录取。

 

 

景历文化

学生感想

Students' Thoughts

  • 上海 Q同学

    From Shanghai

本次课程给我带来最好的点不在于大量深刻难懂的知识,而是在于争取去探究考古的精神和兴趣。在课程中的很多方面,可以看出为了给我这样一个考古新人传授知识,李老师费了很多心思,从考古入门的各个方面截取了简单易懂的同时也能引起兴趣的内容,揭示背后的考古学原理以及考古发现的历史发展路径,这样多元的教学内容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,方便我从其中选取感兴趣的点,并为后续文章撰写给予了帮助。在这么多的内容里,本人较为喜爱考古学的方法和原理,李老师也着重讲了这些,而后我的文章也吸收了课程的知识,在已有知识、文献的基础上加上老师们的帮助,最后才完成了这篇跨学科的创新考古方法的提出。

总体来说,本课程对我不论是学术能力的提升,还是考古知识的入门和渐进,都是非常有帮助的,为我拓宽视野,提供更为多元的思维方式。李老师和秦老师,分别作为我的导师和助教,都参与帮助我完成我的论文,对不当的地方进行批注,让论文逐渐趋于完美。期待之后和老师在博物馆的会面,希望可以学到更多,收获更多!

 

  • 南京 Q同学

    From Nanjing

十次课的时光和我们的学习生涯相比实在是太短,老师们也常常打趣地说是他们想呈现给我们的太多所以才拖堂。说来短暂一个月,却又是如此的充实,我跟着两位老师的步伐从艺术看到科学,从东方看到西方。思考了艺术对人的情感慰藉,观赏了科学和美的互相成就,也见证了艺术串联起的全球史和文化交流。

“The more you know,the more you don’t know.”随着课程的进度,我越来越感受到我有太多的不知道,但正是这些谜题像是一粒粒种子偷偷的在我的心里播种下了。

人的精神需要借助艺术的力量去摆脱现实的苦难,艺术是触及人心的,它帮助我们探寻自己的内心、认识更真实的自己,从而变得越来越勇敢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  • 南京 L同学

    From Nanjing

对于一个以后会学自然科学的人来说,艺术,第一次离我这么近。在这一个月内,我们从宋代花鸟讲到文艺复兴,从中国的走向世界的。犹记得课堂上提到麦雷兹科夫斯雷对达芬奇的评价“当周边一片黑暗、人人沉睡之时,他却过早地醒来”时,我对达芬奇的敬仰。我学到的不只是艺术,更是两位老师讲课时专注认真的态度。我无法忘记在写邮件向两位老师提问时,两位老师给予的细致认真的答复。两位老师无数次的提到,只恨时间太短,能交给我们的太有限。听到这,我总是会很感动的。在这个很功利的世界里,有两位教授,这样真切的希望把知识传授给一群素未谋面,也或许只是萍水相逢的学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  • 上海 Z同学

    From Shanghai

在一个月的艺术史课程学习中,我了解了如何正确观察和学习艺术作品,并从课堂练习中巩固了所学知识。在与两位老师的交流中,发现了对艺术品和艺术家的不同解读。我也从本次课程的学习中体会了艺术的力量,在不同领域与艺术的碰撞中,领悟多种知识与文化交融碰撞的火花使人思考,感动和表达。

 

 

 

  • 南京 B同学

    From Nanjing

在这门跨学科的艺术史课程中,我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丰富,视野也随之开阔,在看待事物的视角里学会融入了更多的元素。老师们以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讲述,给我们带来了生动的艺术史课程。我们欣赏了很多名家的画作,从达芬奇,米开朗基罗到波利切利,维尼尔,再到爱德华霍普等等,我们在老师的讲解中仿佛在跟这些大家本人交流,是一场灵魂的壮游。

 

 

 

  • 南京 W同学

    From Nanjing

“往昔犹如异乡,那里的人们做事与今日不同。”美术史是我们看见往昔的一面镜子,艺术史课程让我从多个角度理解了艺术的博大和精妙:生动有趣的西厢记版画探秘,山水画背后的故事催人泪下,维米尔的帽子和枫丹白露宫里变形的漆器让我大开眼界。

 

 

 

 

  • 上海 X同学

    From Shanghai

我认为艺术史课程不但使我对世界艺术、中国艺术有了更多了解、增长见识,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我全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。以画为例,可以从画的结构,背景,绘画方式等入手,对历史背景与人物情感进行探究,并且探究是逐渐深入的过程,会在已知中不断找到下一个未知。其中我觉得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最为重要,例如达芬奇与科学,宗教画的兴盛,中国生死观等都可以看出人们对生活的态度等。再深入生活,我认为看待事物不只是“多方面考虑”,更要保持好奇心,并且以“跨文化”的视角看待,把各个学科串联起来,以客观又不失兴趣的眼光看待。

  • 上海 Z同学

    From Shanghai

回望这整整一个月的艺术史课程,我们从“艺术史是什么?艺术史讨论什么?”出发,在中西方艺术、文化的交流与切磋中,在每一次邓老师与郭老师细致、专业的讲解与分享里,体会科学与艺术的交融,图像、历史与情感的碰撞,进而更深层次地了解艺术史这门兼具跨度与综合性特质的学科,也决心怀揣这份独一的收获与启发再度续写探索的篇章。

 

 

 

  • 杭州 S同学

    From Hangzhou

参与课程的日子是满足而充实的,我的眼界被一幅幅熟悉却又陌生的画作掰开;相比于之前虽然知道自己无知却连无知在哪里都说不出,现在通过课程开始确切地意识到艺术的领域之无边与精深,陷入跨文化、跨学科的艺术史的海洋中是令人幸福的,即使还有太多要去探索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教学活动

Teaching Activities

  • 初高中课程

    时       间:持续进行中

    活动内容:先后在国际中学开设中国考古、中国艺术史和中西建筑和全球文化等课程。

  • 线上课程

    时       间:2022年5-7月

    活动内容:老师在线上为同学一对一授课,讲解考古学知识、研究方法,指导论文写作。

  • 2021年冬上海探源之旅

    时       间:2021年12月11日

    活动内容:在老师们的带领下,学生们前往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和青龙镇遗址参观。老师们为孩子们讲解上海的考古文化和历史,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考古实践。

  • 策展方案汇报

    时       间:2022年1月5日

    活动内容:同学们分组汇报展览策划方案,老师们对同学们的方案进行点评和提出完善意见。

  • 埃及展讲解

    时       间:2022年1-2月

    活动内容:和稻草人旅行联合打造的人文艺术展览讲解活动,选派专业讲解老师为大家讲述古埃及的故事。

  • 2022暑期古代传统壁画摹绘夏令营

    地       点:有着“蜀中小敦煌”之称的新津观音寺

    活动内容:制作古代壁画泥板、体验传统壁画创作、考察明代壁画遗址、了解壁画创作的过程、学习《山海经》与古蜀国的故事。